#1:扎克伯格的新年挑战,与完成计划为什么总是这么难?

《得意忘形》 2017-01-24 08:10:42 丨 时长 01:10:01

标签

计划 允许 系统 目标 习惯 评价 马克·扎克伯格

本集介绍

本期播客是《得意忘形》的第 1 期(上次是序言性的第 0 期),好朋友 @简里里[1] 与 @峰哥何峰[2] 前来一起录了节目。简里里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何峰则经历丰富,现在他们两个的身份则是心理平台「简单心理」的创始人。

恰逢新年伊始,我看到了 Facebook 的 CEO 马克·扎克伯格又公布了他又一年的「新年挑战」,于是我们聚在一起聊了聊关于制定新年计划的种种话题。本期节目里你可以听到:

* 扎克伯格 2009-2017 年的 新年挑战 都是什么?

* 他与《生活大爆炸》里面的 Sheldon 可能有一些什么共性?这在心理学里如何解释?

* 制定生活的目标或是计划时应该注意什么?

* 应该把你的目标公布出来还是不公布出来?

* 比起制定「计划」,为什么打造一个「系统」或者「routine」可能更有效?

* 如何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感觉更轻松?

* 为什么事情经常不受控制或者不按计划进行,但仍然要提前做个计划?

* 如何处理计划完不成时的内疚和自责?

本期延伸阅读:

* 扎克伯格的 2009-2017 年挑战

* 阿斯伯格综合症

* 《禅与摩托车的维修艺术》

* 《每周工作四小时》 by Tim Ferriss

* Derek Sivers 的 TED 演讲: 《不要告诉别人你的目标》

*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 “Everybody has a plan until they get punched in the face.”——Mike Tyson

音乐:

* 《Monsters Inc.》 by Randy Newman(电影《怪物公司》的原声音乐)

* 《In Motion》by Trent Reznor/Atticus Ross(电影《社交网络》的原声音乐)

本期彩蛋:一个神秘的莲藕排骨汤...

张潇雨

2017-01-24 08:10:42

编者导语

选择第 1 期而非第 0 期播客作为播客语音转文字项目的首稿,实在是第 1 期意义重大。

张潇雨在这期节目开头就解释了原因。

早在 2014 年张潇雨创业时做《醉创业》播客的第 1 期,请来的嘉宾就有简里里。那时候张潇雨刚开始创业做云报销,简里里也刚辞去高校老师一职,和男朋友何峰创办简单心理。

这两年里张潇雨对人生意义和自我使命产生了巨大的困惑,作为消解困惑、爬出人生大坑新起点的《得意忘形》播客第 1 期,又能请回老朋友聊聊,气氛自然十分融洽。

这种融洽完美诠释了得意忘形。聚在老友家,一对夫妻和一个蹭饭的好吃佬,三个人一边谈方法论又一边神侃,正经对话里藏着张潇雨冷不丁的一句黑,彼此哈哈一笑,顺带自嘲,除了厨房上了汽的压力锅呲呲作响,再无压力。

虽然张潇雨在播客上很少拘谨,但在这一期的莲藕排骨汤饭局里张潇雨展现了更多 person(私人)的特质,比如黑朋友时狡黠的笑,抛出去的梗朋友不仅能接住还能玩首尾呼应的畅快的笑。夹着排骨汤的香气,都要溢出屏幕。

除了开心,张潇雨在这一期里也提出了事后最重要的两个生活理念,即「我允许自己……」和「没有什么正确」。而点出这两个概念的反而是说话次数最少的简里里,当张潇雨和何峰一路顺嘴往下的时候,简里里在温柔地「反对」。

或许就是这种快乐而充实的底色,让节目里那句「它会诞生出很多生命力,它会把你带跑,因为路途中会发生好多特别有意思的事 distract 你」成真,《得意忘形》已经成了中文播客圈绕不开的名字。

从 2017 到 2022,从第 0 期到第 62 期,《得意忘形》走了这么远路,再回到这里,如果本期有副标题,或许可以写「梦开始的地方」。

涂俊杰

2022-08-14 19:41:08

播客语音转文字稿

正文中出现[X]表示此处有编者补充内容,按数字顺序放在文末。

小宇宙播客:《 #1:扎克伯格的新年挑战,与完成计划为什么总是这么难?

张潇雨 00:25

欢迎大家收听第 1 期的《得意忘形》播客,我是张潇雨。

上次我发了第 0 期播客,是我自己单口的一小段,这次形式有点不同,我找了两个我很好的朋友来录第 1 期播客,这次我们重录播客应该有点历史性意义。

我让他们先自我介绍一下。

何峰 00:50

大家好,我是峰哥何峰。

简里里 00:52

我是简里里。

张潇雨 00:54

就完啦?何峰和简里里。

要不然你们大概介绍一下自己都是干吗的,何峰先来。

何峰 01:11

这从何介绍起,我是在互联网创业大潮中的一名创业者。

张潇雨 01:22

在这之前呢?创业之前在干吗?

何峰 01:25

比较完整的经历的话,那就是以前曾经在比如 BCG(波士顿咨询公司)这样的公司工作过,包括联想集团。读过书,在美国西岸的一所学校读的 MBA(工商管理硕士)。

张潇雨 01:39

斯坦福商学院[3],不要不好意思。

我知道这个东西要让主持人来说,自己说自己是斯坦福的有点俗对吧。

何峰 01:49

我后来想我们应该互相介绍,这样比较拉得下脸来使劲吹。

张潇雨 01:55

没有,你们俩介绍,我到时候帮你们补充,后期加很多特效,哇哦~什么群众在喝彩。

再之前是在美国读本科是吧?

何峰 02:07

对 Swarthmore College(斯沃斯莫尔学院)[4]。

张潇雨 02:12

好,那网红简里里。

简里里 02:14

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前两年开始做了一个心理咨询平台,叫简单心理。

张潇雨 02:23

就完了吗?

简里里 02:26

完啦,然后我们都是潇雨的好朋友,我跟潇雨其实在很久之前录过 《醉创业》[5] 第 1 期。

张潇雨 02:35

对,是 2014 年底,看我第 1 期老杀熟对吧,后来那个播客被我停了,因为我发现太干货的东西还是适合文字。

我们大概是一起开始创业的,从 2014 年中下旬到现在,我觉得我们各自的生活改变了很多,想法也变了很多,被世界被社会教育了很多,被创业这件事也折磨了很多。

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因为前两天我们三个人还在一起说,经过创业这么长时间,感觉人生观都颠覆了,对很多事情的理解都跟之前不一样了,但是又回归了一些我们可能最在意的东西,比如说分享一些我们觉得有意思的事情,或者是做所谓的内容[6],或者是传达一些我们觉得正确的价值观的东西,所以又回到这儿重新来录这期播客我觉得是特别有意义的,所以第 1 期我们三个就一起来跟大家聊一聊。

题目之前我也想了想,因为正好是新年,然后我又看到 Facebook 的 CEO 马克·扎克伯格[7]的新年计划,他实际上从 2009 年开始,每年都会在年初公布一个 Personal Challenge(个人挑战),我觉得这还是很厉害的,关键是每次挑战我都觉得很难,但他都完成了。

比如说 2016 年他说我要做一个类似于《钢铁侠》里边智能助手 Jarvis 一样的东西,他这一整年花了 100 多个小时,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 AI。他前一阵 PO(发布)出来的一个视频,就说“good morning Jarvis”,然后整个家里就能开灯,还告诉他今天天气怎么样等等一系列东西,就世界上最厉害的公司之一的 CEO 还有空干这个事也很厉害。

何峰 04:46

是他自己写的代码吗?

张潇雨 04:50

对,他自己写的代码。我大概捋一下,2015 年是他说每两周要读一本书,后来他把书单[8]也公布出来了,好像那年一共读了 24 本,其中还有《三体》[9],很有意思。所以 2015 年底的时候,我就在想他都能抽出时间来读书,为什么我就不行,这可能也是一会可以聊的一个事儿。

还有 2010 年是学中文,后来好像是 2015 年还去 清华演讲 了,半小时都是用中文说话和回答问题。当时我非常惊讶,因为中文咱们都觉得很难学,尤其是一个英语母语为基础的人,虽然他老婆 Priscilla Chan(普莉希拉・陈)[10]是半个中国人,但他老婆中文好像说得也不是那么好。

还有一个我印象特别深,2011 年他的 Personal Challenge 是只吃自己亲手宰杀的动物。

何峰 05:56

这是需要有一定条件才可以实现。

张潇雨 06:04

对,完整的表述应该是 Be a vegetarian or……就是你要不然吃素,要么就只吃自己亲手宰杀的动物。

何峰 06:12

哪天想吃牛肉,这麻烦大了。

张潇雨 06:15

对,他好像跟一个 Butcher(肉商)联合[11]之类的。可能他那个点在于你不要忘了这些动物不是自然而然就在这的,是它们要 sacrifice(牺牲),要死掉,才能把肉供给你吃。

然后 2012 年是每天都要编程,2013 年是每天都要见一个 Facebook 之外的人。我印象里他可能比较内向,这对一个相对内向的人来讲,每天见一个生人还挺痛苦的,这个也挺有意思。

2014 年是每天写一个 Thank-You Note,感谢信。他说我是一个特别 critical 的人,我是一个很爱批评别人的人,我永远看这个事情哪出问题了,我觉得这一年来,多 be grateful,多感激他人。

2009 年到现在,大概 7 年[12]。他今年刚刚公布的 Personal Challenge 是我要走遍美国的 50 个州,跟每个州的普通人多交流,差不多一个礼拜去一个州。他说 Facebook 的愿景是连接世界,connect the world。我应该多去听一听真实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等等。

然后他跟老婆弄了一个 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13] ,类似于做慈善,所以他们可能也想在做教育,做民众的普及很多事情上努力吧。

然后我就想到一个事儿,为什么他能坚持这么多计划?我自己当然有列很多计划,有完成的,有没完成的,我觉得挺想聊聊这个事的,因为这里面可能掺杂了很多问题、因素,元素在里边,我就能想到的就有很多很多,所以这期可能我们的主题就是这个。

何峰你有什么第一时间的想法吗?

何峰 08:20

我听了他这个计划,我其实好奇的是,他怎么选的计划,就我今年就做这个了。

我在想他可能有好多是不是有很多 competing(备选)的 ideas(想法),什么我有 10 个愿望,然后最终选 1 个,这 1 个是因为他觉得最重要?或者是怎么选的?我还挺好奇的。

但是可能咱因为他本人今天没邀请来,所以……

张潇雨 08:50

下期吧下次,这是一好问题,可能是如何选择目标的问题,对吧。

这个可以一会展开说。他每次公布 Personal Challenge 会写一个小文,就解释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可能就像我刚才说的,比如说他要写 Thank-You Note,是因为他是一个 critical person,然后他觉得应该改善这个东西。今年这个他可能是说觉得美国形势是很微妙对吧,川普当选了,我应该去体察一下民情,微服私访一下。

何峰 09:22

Facebook 据说在川普当选之后,民主党[14]的很多人还挺诟病他的,就觉得 Facebook 成为一个传播这些假新闻[15]的主要渠道。

张潇雨 09:38

他今年也有很多 PR(公共关系)压力。

何峰 09:41

我觉得还挺讽刺意味的是,在竞选过程中,反而有共和党在批评他们说,这些硅谷技术流的公司都是挺希拉里的,反而觉得说 Facebook 前一阵也有一个 controversy(争论),就是说 Facebook 他们在他们的算法或者在人工的 editing(编辑)中有些调整,把那些对希拉里有利的新闻放在头条或者是传播的更广,压制那些对川普有利的新闻。当然后来希拉里没当选,然后又有另一种说法,也挺逗的,我觉得 Facebook 还挺为难的。

张潇雨 10:22

对,加州一直是个大蓝州[16]了。你也在加州生活过对吧,就很 liberty 很自由的一个地方,但是 Peter Thiel[17] 出来支持川普还饱受攻击。咱不要谈政治啦,政治可以单说对吧。

刚才说选择目标的议题,现在快春节了,我觉得大家一开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目标,然后觉得去年,2016 年过得好像都挺糟心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幸存者偏差[18]了,就是我身边糟心的人都告诉我了,不糟心的做得好的人都不理我了,做得好的人已经跟我脱离了朋友关系对吧。所以你们还在这儿录播客说明你们过去这一年可能要好好反省一下,哈哈哈。

何峰 11:13

交友不慎交友不慎。

张潇雨 11:16

至少我的各种行业的不光是互联网行业的朋友好像都过得有点糟心,今年大家都说发愤图强,要做一个改变等等,然后就会有各种计划,我不知道你们,比如说简里里你有没有给自己设定过什么计划,或者以前有什么坑爹的经历,任何事你可以想说的。

简里里 11:39

我还是回到扎克伯格上,听起来我觉得他每年给自己定计划,而且这个计划一定能完成,我觉得还挺有阿斯伯格[19]的气质的。

何峰 11:52

扎克伯格有阿斯伯格的气质,哈哈。潇雨你知道阿斯伯格吗?

张潇雨 11:52

来你给听众简单解释一下。

简里里 12:02

简单说一下,大家知道自闭症吗?自闭症是一种天生的神经系统的异常,所以他没有办法识别别人的情绪信息,就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张潇雨 12:16

《生活大爆炸》里的 Sheldon[20](谢尔顿·库珀)就是阿斯伯格。

简里里 12:21

但阿斯伯格其实是 autism 就是自闭症这个图谱[21]里面。

何峰 12:27

它有灰度,有严重的,可能就完全无法跟人沟通。

简里里 12:32

对,然后还有一部分就是,另外一个灰度上的高功能的自闭症叫阿斯伯格。

阿斯伯格常见的就是让很多人去做程序员写代码。

张潇雨 12:44

完了,这一半的听众已经关了本期播客了。

何峰 12:53

硅谷有研究说很多从事技术性的工作,可能稍微偏内向或者就是诊断出阿斯伯格的比例更高一些。

简里里 13:05

或者这样讲,有阿斯伯格症状的人,他去做这种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工作会得心应手,非常容易。然后我说一个极端的例子,他不是自闭症,但偏阿斯伯格但又稍微有点 argued(争论?)的时候,我们以前听一个案例,他来做咨询,他的问题是我想知道怎么和人交往。

他是以心理咨询的方式来做这个事的,心理咨询师就跟他聊他的情绪,还有其他人情感,发现他不能识别别人的情感。但他能做的一件事情是他会把别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说,有 12345 种反应方式,然后这种反应方式就会导致什么结果,他会拿小本本记下来。

他最终也能 perform(扮演)得像普通人一样好,甚至比普通人更好,但他不是个 natural(自然)的行为。

张潇雨 14:08

他是一个给自我编程的人,就是当对方产生了这种情绪,我 12345 可以选择 5 种表达方式。

背景的莲藕排骨汤在响,哈哈哈。

何峰 14:22

对,就好像 Sheldon 会说,在你一个人很 upset(低落)的时候,一般我会烧一杯热水或者热咖啡给他送过去。所以他很多 if then statement(如果……我就……模式)就是说 if 这人 upset 什么,然后就烧一杯热水给他,别人还挺诧异。

张潇雨 14:39

比如说对方病了,一定要唱什么儿歌给他听。

何峰 14:42

有点僵化,但是也 work(可行)。

简里里 14:45

本来自闭症图谱里面的人就是做机械性工作会非常擅长,当然,自闭到一定程度的话会影响智力的发展。但是最接近普通人的高功能阿斯伯格,这些人他在做特定的一些工作类型会非常擅长,所以我听起来扎克伯格就有点,就说我年初定了一个目标,然后这个目标就是 1234567,然后我完成了,我一年就很开心。

张潇雨 15:25

有时候这种人的智商是很高的。[22]

何峰 15:29

是的,而且他们很能干很聪明。

张潇雨 15:31

而且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当你消除这种情绪之后,其实你可能效率更高,对吧。你也不 care(关心)别人怎么想。比如对一般人来讲,你还要 care 别人怎么想,这个人他不是不 care,他是无法接收,可能他就能一门心思做自己的事。

何峰 15:48

你看《Star Trek》吗?《星际迷航》。里面一种外星人叫 Vulcan(瓦肯人),他们那个物种就没有情绪,完全以逻辑思维推动,就有点儿阿斯伯格。

所以有一个理论说阿斯伯克是人类进化的下一个步骤,就是人类进化到下一个阶段就是情绪的东西越来越弱了,逻辑的东西越来越强。

简里里 16:20

这可能是人的 evolution(进化)。

何峰 16:21

所以扎克伯格可能更未来啊。

张潇雨 16:24

因为我最近看哲学书比较多,比如说佛学理论里咱们有一句话叫无欲则刚,当你没有欲望不索求的时候,你不依附于任何事情,你就是自己。

可能这个跟你刚才说的没有情绪,消灭情绪等等有关,但我觉得很难做到。我经常和我的咨询师讨论说我觉得情绪好麻烦,为什么一定要有情绪,能不能就给它灭掉等等的一些话题,然后我咨询师就问我说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我心想,唉,又来了。

简里里 17:10

但我得说情绪是个好东西,我觉得如果人纯粹的只是靠理智去思考,可能就失去很多乐趣。

从现在的图谱上来看,如果一个人是没有情绪的,一定是病态的,需要被治疗的。他生活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往往是遭受重大的情绪创伤,重大的创伤性体验之后,人会关闭掉自己的情绪。我可以讲个小故事,我好像在歪楼。

张潇雨 17:47

没关系,我们就是以歪楼著称的。

简里里 17:53

有一个男孩目睹了他父亲威胁要自杀这件事。他家里平时就纷争不断,有一天他就听到他妈妈大叫说让他快跑,他没有跑,他上二楼看到他父亲拿着枪对着自己要自杀,而且要把他妈妈杀掉,他当时很冷静的把他爸爸的枪拿下来了。这件事之后他就关掉了自己的情绪,他不是有意关掉自己的情绪,他不去回忆这件事情,但每次讲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很平静,好像是别人的事,看起来好像没关系,这个家恢复正常。

但是这个人成年之后,他的工作上也还挺好的,逻辑很强,一帆风顺,但是他的人际关系还有家庭出了很多问题。这个 case(案例)是他的太太和孩子来求助,表达说我们觉得离他特别远,没有办法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他自己无法感知到这些。后来就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咨询治疗,所以我想回来说潇雨刚才说的无欲则刚,这个「无欲」可能不是没有情绪,不是把你的情绪杀掉。

张潇雨 19:41

而是你正确的处理它。

简里里 19:45

可能还没什么正确,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你经历过这些情绪,你理解这些情绪对你意味着什么,你允许它来打扰你。

张潇雨 20:00

刚才有一个点我捕捉到了,当我说你要正确的处理它的时候,你很快的反应说没有什么正确,这个在我自己学心理学或者是做心理咨询等等的时候,我会发现心理咨询师通常没有说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的一个状态。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个事,为什么当我一说正确的时候,你马上就反应说没有什么正确的东西?

何峰 20:24

正确是个非常不正确的词。

简里里 20:29

我觉得是在整个心理咨询的语境和体系下,它的整个philosophy(哲学)里认为人所有的情绪,所有的行为都有它特定的原因,而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那个原因,以及他在那个时候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一定是对他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帮助的。

所以如果说一个人想杀掉自己情绪,比如说对于那个年轻的孩子来讲,你就不能告诉他说杀掉自己情绪是不对的一件事情,因为在那个时候他必须要通过那个方式来帮助他自己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你就很难跟他讲那个是错的。

张潇雨 21:22

如果听众现在听到一个背景音的话,是因为我是在峰哥和简里里家里录这期播客,他们一边在录一边在煮莲藕排骨汤,也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大家就得意忘形,那意思知道就行了,不用在意形式对吧,继续继续。

简里里 21:48

所以几乎没有任何一个 case 你能告诉他说你这么想是不对的,或者你这个情绪是不对的,或者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什么,没有。

张潇雨 21:59

对,其实我自己有一个很深的感触。之前我在知乎上也看过一个问题,那个问题是问心理咨询师,你做心理咨询师久了会不会什么人都能理解。这个理解不是说你同意他,而是说你什么人都能知道,他虽然是这样,但他是有原因的,所以你就更加有同理心的这种理解。

有时候你面对一个很坏的人,比如说他出轨,背叛自己的老婆,对自己孩子不好等等。在日常的大众语境下,我们肯定觉得这个人很糟糕,但是到了咨询师那,可能咨询师更关注的是他为什么会这样?咨询师就不会说你是坏人,说你这个人很渣很垃圾等等,对吧。所以,这是不是为什么你跟峰哥能在一起。莫名其妙黑了一下,哈哈哈哈哈,没有没有啦。

这是我的一个感触,可能做了心理咨询,看了一些心理咨询师的东西以后,会更理解他人,就知道其实他这样是有一个原因的,你就没有说一定要 judge(评判)他怎么怎么样。

简里里 23:15

对。当然其中一个陷阱是,你理解他所经历的创伤,你理解这个东西一定对他有意义,但是从行为上不意味着你要同意他,或者我就要跟他做朋友,我在生活中也要做他拯救者,不会,我可能选择我就走开,远离了。

张潇雨 23:35

对对对,你理解,但你不一定要支持他,也不一定要 fix(改变)他。

简里里 23:43

对,这样的话人生就没法过了。

张潇雨 23:48

但也有这样的人啊,就是不断在 fix 别人,我不是说咨询师。

何峰 23:51

那他这个行为也值得咨询一下。

简里里 23:57

这个一般是他自己的需求,不是为了别人。

张潇雨 23:59

我脑子里想出来好几个我想黑的人,但算了,哈哈。

有些咨询师也会这样。我那天看一个东西就是说有的咨询师会所谓自恋,这种自恋就在于他总要说我自己多懂东西,然后我帮你来 fix 一个事,我很厉害,其实他出于的是自我的需求。

简里里 24:26

对,这个实际上是你学习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入门第一课,你要先知道你帮不了别人。

张潇雨 24:41

那你还收我钱,哈哈哈。

我觉得我们应该录一期,因为我生活中经常会被问到各种各样跟心理咨询有关的东西,我觉得现在人都很焦虑,问题还挺多的。

然后我们可以有一天录一次真正的专场[23],专门讲心理咨询是怎么样的,里面有哪些坑,你怎么样选择心理咨询师,哪些东西是可以 self-help(心理自助)等等的一些东西。

我经常会被问到,比如说什么我有这个毛病应不应该去看心理咨询。我就很害怕这种,尤其是在什么私信上知乎微博上,就没法回答,你没法回答说你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但是你不回答好像很冷血等等就……还有再做心理咨询的时候说我觉得跟咨询师没什么感觉,问我应不应该换,这东西也不是我能判断的,或者说再专业的人也没法给他这个建议。但我觉得应该去普及点这种东西,我相信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心理咨询,但是去了解一下还是有意义的。

说回来做计划。

何峰,计划这个事儿,你有过什么比较深刻的成功的计划或者失败的计划或者其他什么吗?

何峰 25:54

说到这个计划,我就我想到几个点。一个是咱们以前讨论过一个可能还两边矛盾的一个概念,有一种说法是你做计划一定要广而告之,告昭天下。后面思维是这样,就是你告昭天下大家都会盯着你,比如扎克伯格他每次都告昭天下,好几亿人看着他呢,每当他不想做的时候,会想这么多人看着,年底了问我有没有干成,很不好意思,所以就有动力去把计划坚持下来。

还有一个说法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就说你千万不要跟别人说,他的逻辑是你跟别人一说,就好像感觉事已经完成了,别人说这计划好厉害,觉得已经很了不起,就你的那种满足感已经达到了,反而就没有更多的动力去完成这个计划了。我也不知道哪个更对,我个人的经验是这两个我都试过,反正都没有有效的促成我完成计划,所以有可能这两个都是错的,哈哈哈。

张潇雨 27:07

所以可能就是说 it takes more(需要更多),可能你需要完成一个计划没有万灵药。不是说你公布了就能一定完成,或者你不公布就一定就能完成,还是有很多其他因素。

何峰 27:16

这两个我们就是作为一个信息跟大家说,有这种思路,大家今年可以各试试看,然后到年底的时候可以给我们讲讲,看哪个对你有帮助。

张潇雨 27:31

你跟我说过一个人 Derek Sivers[24],他就说的是不要告诉别人目标。但是后来有人说他是截取的一些心理学的或者是什么论文的证据,它其实也是在某种条件之下的等等。这东西不能尽信,我觉得这是我们播客的一个核心精神,很多东西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简里里 28:00

包括社会心理学前一段时间有个特别大的争议,就是把社会心理学以前的实验都重做一遍[25],结果都不可复制,我觉得这还挺 make sense(有道理)的。

张潇雨 28:15

包括我自己最近看一个人的书,我第 0 期播客的时候也提到了,叫丹尼尔·卡尼曼,他还挺厉害的,写了《Thinking, Fast and Slow》[26]算是认知心理学的大牛。就说人脑有系统一系统二,系统一是直觉性的东西,系统二是更复杂的运算。然后现在又有实验说他那个东西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反正我觉得这可能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不断有新的方式来解释,我们只能在现有的这个阶段里来做阐释。

牛顿那会儿可能大家都觉得三定律简直太厉害了,宏观世界解释的特别好,但是相对论[27]里量子物理一出可能又……扯远了。

刚才有一个东西我挺想聊的,就是你刚才说「憋个大的」。我自己制定目标的时候也经历过很多次纠结,有很多年每年都想给自己定各种目标,有的时候是一个特别大的目标,雄心壮志。比如说大到今年我公司要做成什么样,事业要有什么发展等等。

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做计划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感知,就是去年国庆七天假,我就没出去玩,然后我说七天好爽,可以干太多事了,我就想说这样,七天读 5 本书,然后写 3 篇文章等等,就列了一个七天计划。这是我人生中雄心勃勃的一个很典型的时刻,就是长假的时候。

另一个类似的人生中雄心勃勃的时刻,就是坐高铁去上海,这是我很常坐的一条线,有五到六个小时。你就觉得五六个小时你在车上,环境不一样,虽然有信号,但是你也不用老看手机,还有铁轨声白噪音很舒服,戴个消音耳机,你感觉还能干很多事,能写这个弄那个,最后发现基本上都是睡过去了。

十一假期的那七天也是,第一天的时候想,我还六天呢,没关系,第一天我先休息一下,第二天说虽然第二天了,但我稍微看一眼吧,然后看了一个小时书说我居然看了一个小时书好厉害,然后就放一放,结果这一天可能又过去了,第三天就觉得,假期都快一半了,我这个计划才刚开始,然后就觉得要不然给自己减点量吧,后来最后几天都在挣扎和纠结中,说哎呀,你看这次又做这么大计划又没完成吧。

何峰 31:02

我觉得同样的事情,我在每个周五都存在,我说还有两天时间,我能干好多事儿,结果到周日晚上我不仅没干什么事,还积攒好多事情拖着没干,周一还得还债。

我不知道你接下来想往哪个方向聊,但我先补一句。这首先是一个巨常见的现象,我觉得每个人听着都感同身受。另外我看过一个理论,这个是我待尝试的。他就说你定这种目标,尤其这种比较宏大的目标肯定是没戏的,因为本质上其实你在跟人性对着干,而且你一旦定目标,它就最后有个结果,就是你成功了或是失败了,这个其实压力很大的。你人生就在不断的面临着失败的危险,而且是没有穷尽的,你设定完这个目标之后你还有下一个目标,其实你心里是很痛苦的。

他说你不要定目标了,而要定一个系统[28],是什么意思呢。我就是有这么一个行为,你说 routine(仪式)也好,系统也好。比如说一般人都是说锻炼身体,他就说我并不定一个目标说我一定要锻炼多少个小时,或者我要瘦多少斤,我就说每天我有固定行为,我会穿上运动鞋,甚至都不见得要跑 30 分钟步。他这系统定得很模糊,但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今天到运动的时间了,我其实特别不想运动,我还是穿上跑鞋,开车到了运动场,到了门口之后,我特别不想进去,我就开车又回来了。

他说作为一个每天要坚持运动的目标,我失败了,但是我没有这个目标,我有的是一个系统,只要我每天能穿上我的跑鞋,哪怕开车转一圈回来,我自认为我就 OK 了。

他就这么一个系统,但是他说这个系统的好处是,其实你会发现最后结果是一样的,几乎你每天都会去锻炼,而且可能还更好,为什么,因为等你真到了那儿,你基本上也去锻炼了。进运动场门去锻炼,其实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但是你在家里坐着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困难。

张潇雨 33:43

从沙发上起来是最难的。

何峰 33:44

所以他就说我就不去给自己定这个目标了,我今天没锻炼,我也不觉得我是失败者。我只要穿上跑鞋,我就这么转了一圈就可以了。但其实最后结果他基本上还是坚持在锻炼,但是他觉得通过这个系统,一个 system(系统)去想这个事,比我去定一个目标去想这个事是有效得多的方法。

张潇雨 34:05

明白。这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其实目标本质上是你永远在用目标来衡量,比如你说我要每周跑 50 公里,一个月跑 200 公里,你永远在达成状态中反复的拷问自己这周能达到吗?这个月能达到目标吗?可能很纠结,然后一旦出现达不到的迹象,你就崩溃了,算了。这周仨礼拜过去了,本来这个月要跑 200 公里,然后三周过去了才跑了 50 公里,你最后一周不可能跑 150 公里对吧。你说把运动手环拴狗上可能才可以,反正肯定就放弃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这个做法还是有道理的,你就别想那么多,每天就出去溜达 30 分钟。

何峰 34:57

对,或者可能就特简单,我就有一个穿跑鞋的动作,我出门立刻转身回去都行,反正你给自己弄一个特别简单的一个系统,在你每天生活中的固定时间会发生就完了。

张潇雨 35:12

尤其是目标可能定得过大的时候,或者无法达到的时候挫败感太强了。

简里里 35:19

定计划的时候以前看一个讲得是说相比抽象目标你尽可能定具体的目标,比如你说我明年要写一本书,这个目标就太抽象,你说我每周周三早上 9:00 起床,花一个小时就坐在桌子面前,不管写什么,不写都行。这个目标就更容易坚持,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挫败感。

张潇雨 35:52

我最近人生也在体会一件事,就是 放自己一马[29] 。

原来我也会定很多目标,定完了以后达不到很难受,而且你会用这个东西评价自己。我达不到目标,于是我是一个意志力薄弱的人;于是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于是我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然后就在这种自责中就放弃人生了对吧,比如我就算了。这个目标我就假装从来没存在过,也不减肥了,不跑步了,不写书了,不写文章了。但是我发现其实放自己一马之后,我的心态更好了,我反而愿意去做一些事了。

随便举个例子啊,比如说一周跑步 50 公里,原来我就觉得 48 公里的时候,没达到目标太丢人了,很 shame(羞愧)。那我不定这个目标,然后我这周居然两次步跑了 20 公里,我想,哇,这周居然跑了 20 公里,好厉害。就有一种好像给自己降低标准了。

那个点在于当你第一周 48 公里没达到的时候,你很痛苦的,而且第二周你可能就失去信心了,你会想我既然已经失败了,我是这么一个没有意志力的人,那我就别做这件事了,我就越做越痛苦了。所以刚才你说的特别对,我觉得要定一些更具体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可以不是目标,只是一个系统、一个动作、一个流程。

简里里 37:36

对对,一个流程重要。

何峰 37:40

可能不见得要特别量化的一个结果,尤其是我要瘦多少斤,我要跑多少公里呀。

简里里 37:50

我记得我 2012 年的时候,那一年我博客写得最多。我写东西最多的时候,一个是以前我写日记,一般是结构化拖延别的东西的时候,我都会去写日记,然后就写很多很多东西。

后来 2012 年我在豆瓣上写文章的时候,我给自己的 push(推动)是每周一晚上一定要出一篇,所以一般都是周一下午下班,我那时候在大学做老师,下班很早,一般大家都走了,我会在办公室里花一晚上时间写一篇然后回家,那时候你就没有那种压力,我一定要写出个什么东西来,但你觉得每周一晚上那个时候就是固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你写作。

我这两周一直在试图建立我的写作系统,但尚未建立。

张潇雨 38:52

那你是要选择公布你的目标还是不公布呢,这个你可以再想一想。

何峰 39:03

我们还可以尝试另一种,就是别人把你的目标给公布了,会不会对你有督促的作用,但你自己又没有得到目标公布的快感,所以我来公布一下简里里的目标。哈哈哈。

简里里今年想重回内容创作的轨道上[30]。

简里里 39:27

对对,就花一些时间回来再写些东西,但很有可能这是今年唯一一期,哈哈哈。

张潇雨 39:39

不会不会,我有一个系统叫小鞭子抽你们。因为峰哥跟简里里都是我平时会聊很多各种,不管是自己的 personal(私人)自己的事,还是说我对事业还有做事的思考的人,我觉得以后也可以督促你们多来就聊一聊,对吧。

何峰 40:00

我想往另一个方向再走一点,大家定目标肯定都是希望能实现,我觉得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特别重要。比如我当时上社会心理学的时候,我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老师说你们上完这个课什么都没记住的话,你记住一个事情就行。就是环境对你的影响是远远超过你自己的想象的[31],有时候你觉得你自己是 Free will(自由意志),我自己去决定什么,其实都是环境影响的,环境对你的影响是极大的。前一阵不是有一个研究,就说你朋友胖你自己也胖。这是因果关系还是什么关系就不知道了,但就是环境对你影响很大,可以这么理解。

简里里 40:47

最近我身边的朋友都在减肥,不知道她们减的肥能不能影响到我。

何峰 40:58

回过头来就说你盯着计划想去实现,我觉得大家有个常见的误区,包括我自己也是。就说我要以我超人的意志力,去推动、抵制我的懒惰,最后把这个事情完成了,不管跑步也好,写文章也好。Tim Ferriss 这个人大家可能知道,就是《每周工作4小时》的作者。

你认不认同无所谓,但他新出了一本书[32]里面有个想法,我觉得还是值得借鉴的。他说把你的身体作为一个实验基地,当然不是说你往身体打各种东西这种实验,他说你就看你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工作得好,工作不好,心情愉快等等。比如很简单的,你吃什么对你的情绪有怎样的影响,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你吃什么对你的情绪影响是很大的,最简单的大家都知道喝咖啡对你情绪有极大影响,但其实很多食物,比如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对你的情绪都是有影响的,但我们平常都无知无觉逮什么吃什么,像今天我们突然就决定要吃莲藕排骨汤,哈哈哈。

但其实你应该平常总结这些事情,我中午吃了什么导致我下午效率特高或者特低等等,你慢慢总结之后,其实是能大幅度提高你效率的,包括你执行计划也是,当我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我就挺难写或者我就挺容易写下来的,我就尽量多创造这样的环境,让我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成为最自然的一件事情。比如我把球鞋放在门口,我一出门一看球鞋在那,我要不换上去跑两圈?当我把球鞋藏沙发底下几乎就永远不会发生,就一些小的地方的调整。

张潇雨 42:47

这个我也觉得特别有意思,我后来慢慢发现人对自己的掌控能力其实很低,我们太容易被各种,环境也好,他人也好,自我的评价、自责内疚也好,去推动和引导了。原来我也觉得你很厉害意味着你意志力极其强大,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在一个破环境里依然特别厉害。但实际发现第一不可能,第二就是何必呢,你图一个什么呢对吧。

比如对我来讲,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我挺爱写东西的,然后我就发现音乐对我写东西这个事是有影响的,我在观测我听什么 style(风格)的音乐的时候,我写的风格是什么?这很有意思。我听不同的音乐的时候,我行文的风格或者我想表达的内容,它是有影响的。

比如说我听一些古典音乐的时候,我写文章就更流畅,比如说我听一些流行音乐的时候,写文章会一条一条的很有逻辑,就像论文一样。甚至有的时候我听音乐,这音乐勾起我好多回忆,我都不想写了,因为沉浸在音乐里了,我是很在意听觉[33]的一个人。原来我在打工的时候,我上班的时候不听音乐,因为我一旦听音乐效率就大幅下降,我就被音乐带跑了,然后我就算不出来数[34]了。

但现在比如写东西的时候,我就慢慢引导自己,就你刚才说的那个例子,还是可以去观测自己,引导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何峰 44:42

对,刻意的去观测,甚至刻意的去做一些实验,听一些以前没听过的音乐,比如布鲁斯音乐对你写作的影响会怎么样。

张潇雨 44:53

或者比如说你老纠结说我要早起干这个那个的,你就早起干一周看看你是不是这样的。或者比如说我就不要早起了,我就要夜里干活也可以,反正就不断实验。

刚才我其实还有一个想说的,也是跟意志力这个话题有关的。我有一个感触就是目标不能定太多,我经常会看到我的朋友,包括有时候我自己也是。比如今年我要减肥 20 斤,然后跑步达到什么水平,然后要出两本书,然后录播客等等就会列一堆计划,然后我发现人意志力是非常有限的,就是你能把一件事情坚持下来就已经很难了,你就没有认知资源和脑力去对付其他的目标了。

何峰 45:47

他们不是做过一个实验,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属于最近被重复,然后发现不可复制的一个实验。就说你的意志力跟你的肌肉力量是类似的[35],你用掉了一部分,在短期内它就没了。

他们做的实验,类似「巧克力和胡萝卜实验」[36]。分正常组和实验组,先让实验组做一些消耗意志力的事情,比如说做一个很复杂的拼图什么的,然后另一个正常组就做一些不需要消耗你意志力,但可能也是体力活什么的,然后再让两组人一起去做考卷,这考卷题特别多,没人能做得完,但是看谁做到什么程度就放弃了,这是作为一个对你意志力的衡量。

就发现已经被耗掉一部分意志力的实验组,他们很早就放弃了。所以他说意志力跟肌肉是一样,短期是有限的,你上午用了,下午就不够多了,但长期也跟肌肉似的,你慢慢锻炼,它的总量是会增加的,就做过这个比喻。

不过我的经验是什么事情凡是需要使用意志力,就别做了。短期当然可以,但你无法用意志力长期坚持下去。

张潇雨 47:14

咱们播客是不是改成自暴自弃比较好,哈哈哈。

何峰 47:20

我觉得以前我们做播客,唯一坚持比较长的就是做 《知识派对》[37] 的时候,但为什么能长期坚持下去呢,也是跟做饭有关,我们有个朋友他做饭特别好吃,每次去他家吃饭,吃完了在饭桌上就顺便录一段,所以就一直坚持了很长时间,直到后来他不做饭了我们也就不做了,无疾而终。

张潇雨 47:45

所以看来录播客应该跟一些更享受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简里里 47:52

所以后来我跟何峰我们自己做播客一直没有坚持下来,就变成公路播客了。

公路播客的一个好处就是它不需要消耗你的意志力。上班的路上一打开就开录,到了上班的地方一关就完了,这个是我们目前最容易坚持的方法。

张潇雨 48:16

大概的背景介绍,何峰跟简里里很早,大概是 2012 年,5 年前做过一个很受欢迎的播客叫《知识派对》,那会还没有什么内容创业,风口,知识服务什么的。

简里里 48:37

如果当时我们继续做,可能现在就不一样了,哈哈哈。可惜不知道为什么脑袋抽了,去做了别的。

张潇雨 48:54

后来他们做了一阵以后停掉了,最近他们重新又开始录一个小的好玩的东西叫 《Blow Your Mind》 ,就是刚才他们说的两个人的公路播客。所谓公路播客其实就是他们进到车里边去上班的时候,在车里录的。还会录到红绿灯,路怒啊什么的。感觉你可以开个直播什么的。

不过这个点很有意思,需要意志力的东西可能长期都很难坚持。

何峰 49:33

但是也不要悲观,我觉得任何需要意志力的东西,你都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改变这个那个,让它变成一个不是需要意志力的东西。

张潇雨 49:41

对,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或者说其实大家用意志力坚持一个事可能可以,但就很痛苦,比如逼着你高考对吧?你十二年年就要逼着你学习对吧?

何峰 49:56

你刚才说何必呢,其实这肯定有别的方法去做,如果你非得要极大的意志力去做,是不是这个方向也有问题,也需要考虑。

我记得 Paul Graham[38] 写过一篇文章,就是说你怎么去选择创业,或者你怎么去选择你要做什么,你选择那些在你在别人看来是一个很痛苦的工作,但在你看来还是个玩得很带劲的东西。他说你应该往这个方向去选择,你选择自己很 enjoy(享受)的东西,这个比较正常,但我觉得前半句是特别有智慧的,就是别人看着是很痛苦的事儿,这就意味着你在做的时候你肯定有比别人有极大的 advantage(优势),别人都是硬着头皮去做的,但你是发自内心的,你肯定会花更多时间在上面,你肯定会整天琢磨这件事,你很自然就比所有人做的都好。

所以就要选别人不爱做,但你又特别爱做的事。那是什么呢?我突然开始想问自己这个问题。

张潇雨 51:02

我前一阵看一本书也挺有意思的,这本书还挺有名的,但是不一定很多人都看过,叫《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里边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他说你做事不要着急,如果你特别着急做一件事的时候,说明你不喜欢做这件事,你想赶快做完以后做别的事。

所以你要想一想你为什么特别着急做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可能并不跟你真正内心所要的东西,或者你的动机是匹配的,你不得不做,捏着鼻子做硬着头皮做。

何峰 52:02

这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印象特别深,就是电影特烂的时候就赶紧走不看了,但是好的电影就想怎么就结束了,什么时候拍续集啊。

我歪个小楼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39]是一本脍炙人口的书,讲父子两个人穿越了大半个美国。美国有这么一个行动,很多人重走他们的路线。我上次去我还想重走一遍呢,他是真有这个路线,而且就在哪儿有个什么路口有个小饭桌什么的,当然可能几十年了饭桌没了。有些人真的 map 出一个完整的路线,然后就一路开,然后你在开的过程中你会看到其他这些朝圣者都在开,而且因为看这个书去的人都还挺有意思的,是很有趣的一个经历。

张潇雨 53:00

他就是在路上见了很多事情,然后写了很多东西。我记得我是大学第一次看这个书,然后当时就觉得什么鬼,现在重看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打动人的,还是需要点人生阅历。

还有一个事我挺想聊的,我最近看书太多了,因为最近看书变成一个乐趣,就我不再给我设定一年一定要看多少本。那本书叫《习惯的力量》,他里面说了一个很逗,他说人有的时候你可以培养一些所谓核心习惯,什么叫核心习惯,他是这么定义的。他说有的时候一个习惯能引发其他习惯的改变的习惯叫做核心习惯。

比如说大家经常看这种帖子,什么我跑步了以后我就改变人生了,精神特别好吃得特别健康,然后心情也好了,对待他人特别 nice(好)等等。可能跑步就是一种所谓核心习惯,就是你把这个东西如果坚持住了,它能引起一些连锁反应,就能让你其他的生活状态和习惯被激发出来,我觉得这挺有意思的。

何峰 54:14

所以不是所有习惯都是平等的,有些习惯是高于其他习惯的。

张潇雨 54:17

我觉得肯定是这样的。

简里里 54:22

说这个我想起来我很久很久以前,上大一的时候,我现在记不清楚了,但我有印象是好像大一的下学期我觉得生活是如此的无聊,以及没有目标和方向感,然后我应该是有几天就躺在床上看美剧,好像是看《兄弟连》,看了好几天了,然后我就想不能这样了。

我记得有一天我好像是从宿舍晚上 7:00 才从床上爬起来,然后我当时想我生活不能再这么过,那怎么办呢?我就去学校对门报了一个健身操。那时候从我宿舍走到健身房,大概需要半个小时,你每次去要换衣服,然后跳操跳跳跳一个小时,然后洗澡一个小时,反正前前后后要折腾三个小时,我就用意志力坚持了一周,然后我就再也没去了。

但是跳了一周之后,我就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好起来了,生活各个方面都开始有变化,社团活动啊学习啊什么的都更 active(积极)。我应该是付了一个月还是三个月的钱,反正就密集的去了一周,但我觉得效果也达到了,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

张潇雨 56:23

可能是剧看完了吧,哈哈哈。

不过我觉得聊下来其实有一个路径,就是说首先可能我们可以去识别一个所谓的核心习惯,然后用一种不需要意志力的方式把事做起来,并且通过告诉他人或者不告诉他人的方式,最后就是如果做不到的话,也放自己一马对吧。

简里里 56:57

我觉得是这样的,比如说工作上你可能是要定一些计划,因为你承担社会责任,你个人可能有个大方向的计划。但是我觉得整体要相信自己,可以随意一些,你做了高兴的事情,会给你 reward(奖励)的事情,你会越来越想做这些事情,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所以好多也不是能 plan(计划)出来的,所以整体上我觉得如果这事做得特别不开心就算了,就别 push (逼)自己了,但是如果这事你做得还挺开心,你慢慢就不是在推这个雪球了,它会带着你跑。

张潇雨 58:07

确实是这样,我想起 Sam Altman 说过一句话,他好像是给类似于给 YC 的 new chairman(新任董事长?),就是硅谷孵化器,如果有些听众不知道的话,Sam Altman 这个人挺年轻的,三十一二岁,然后经常发表一些鸡汤言论,但是我觉得都很受用,也是很有智慧的。跟 Paul Graham 十年学下来也是很有收获。他说的一句话就是最重要的是你要去做事情,这个事情让你觉得很有意思,很开心。就跟你刚才说的那个是一样的,不需要太多意志力,你觉得很爽,别人可能觉得这什么鬼的事。甚至这个东西它会有一个特别大的危险,由于你特别喜欢做,它会诞生出很多生命力,它会把你带跑,因为路途中会发生好多特别有意思的事 distract 你,让你分心或者等等。从另外一个侧面就是说当你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它会诞生出很多你之前规划的时候想不到的一些东西,一些新的生命力,一些沿途的风景变成了一些新的果实等等,会引发这个东西。所以我觉得不管怎么样,你喜欢做就去做一做,我觉得还是挺好的。

何峰 59:28

说到这,我倒想对计划这个词再小小定义一下。我们刚才说的计划都是什么锻炼,什么读书啊写文章啊,这些听起来都是那种它对人的要求和困难在于你要坚持,比如每天跑步,重点在于坚持,而不是说跑步本身是个多么复杂的事。

但还有一种计划,比如说我今年要把我公司做大 10 倍,这种计划就有极大不确定,路径非常模糊。其实这种计划反过来就说不见得说我计划定得多么精妙,因为没有人有水晶球,能够看到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所以反过来说你不应该去定一个特别详细计划,然后我就照着一步一步的按日子按天按小时严格的去执行,而是相当 open(开放),直接去行动去做,就可以了。

张潇雨 01:00:41

对,我也挺有感触,大学的时候我想出国读读书,然后我就发现出国读书是一个大目标,但是你很难规划说读书我一定要去哪,一定要学什么专业或者怎么样,太复杂了,而是第一步我先把比如 GRE(研究生入学考试)考了,分解成 GRE 我就先把单词背了。我觉得有一个大的模糊的目标是重要的,但是要给它拆分成你目前可能觉得发自内心可以做的事。

何峰 01:01:15

这就回到 Paul Graham ,因为我们这几个人都创业,所以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我们经常引用的几个人 Paul Graham、Sam Altman、Peter Thiel,都是一个圈的人。

Paul Graham 以前就说过,你第一个产品的原型其实也不是你的产品,只是为了让你获得用户,然后跟他们有个互动对话,他们会告诉你你真正该做的东西是什么。所以包括你的第一步的计划,目的是让你行动起来,让你收集第一波的信息,然后让你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他有个很著名的话,好像最早是一个美国的将军说的,艾森豪威尔还是巴顿,就说再好的作战方案,当第一波敌人扑上来的时候就全扯淡了。因为战场瞬息万变,你以前定的作战方案再详细,当你看到敌人的时候,会出现各种问题,你的一切作战方案全都不管用。

张潇雨 01:02:42

有一句类似的话,我也想起来很逗,好像是一个拳击手说的,要么阿里要么泰森,反正就是很有名,他说“you always have a plan until a punch in your face”,就是在你脸上挨了重重一拳之前你是有一个计划的,这之后就没计划,全瞎了。

何峰 01:03:00

他英文的原话跟我刚才说的跟差不多,“no plan survives first contact with the enemy.”

张潇雨 01:03:09

但是有计划还是重要的,因为你要想这个事情。

何峰 01:03:14

对对,好像是同样一个人,也还是艾森豪威尔说的,就说,计划是 useless(没用的),但是做计划的行为是必须的。原文是什么,“plans are useless but planning is indispensable”,英文说出来就很有感觉,一个名词变成动名词。

我其实以前一直在想为什么呢。既然你这个计划的结果是这么没用的话,为什么你还要去做这个计划?想了这么多年,我自己稍微有一点点结论了,但是大家也可以先思考一下。

张潇雨 01:03:55

我第一反应是做计划的过程可能是一个你 think through(认真考虑) 这个事情本身的过程,当问题偏离了你的计划的时候,你是有的可偏的。当我们说偏离的时候一定要参照物的,就是敌军冲上来跟我们计划完全不符合,前提是你有一个东西可符合,这个东西给你一个参照物之后,你有一个锚点在那,然后你就定住了,这个事可能会更清楚,这是我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你怎么想。

何峰 01:04:33

对,差不多,我想的是这样。我们最后定一个计划,我们觉得事情会按计划的路径发展。但是大家知道大脑的工作方式最基本的是这一个脑细胞活了,它周围的脑细胞也会不同程度的被激活,但是它没有活到它能够 fire(火)的状态,所以其实我定好这个计划之后,大脑与之相关的很多很多的区域都预热了。所以等到这个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我去激活他们就会特别快。

心理学上有个 priming effect[40](启动效应),比如说我事先给你看篇文章,这篇文章可能就是讲一些鸟类的生活习惯,然后我给你出一道题,说让你在一分钟之内想尽量多的鸟的名字。还有一个是我给你看篇文章,是让你看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就这两篇文章里都没有具体鸟的名字,但是实验结果就是,如果我事先看的是跟鸟相关的一篇文章,我说鸟的名字就会说得又快又多又准。

就是说其实你看文章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告诉你鸟的名字,但它激活了你大脑记忆中跟鸟相关的一些东西,所以你在计划的过程中,你会不同程度的预热你大脑中凡是跟这个计划相关的很多记忆和想法,所以当你真的做的时候,你的反应会快很多。

张潇雨 01:06:22

刚才你说的 priming effect 叫启动效应。启动效应就是说人其实在想很多事情的时候要不断提取记忆,我们提取那个过程可能是要受之前信息的影响。我经常会发现我跟人聊天的时候,我一会儿我用到的词可能是他十分钟前用过的一个词,经常这样。

简里里 01:06:56

还有有一天你突然哼的一首歌是你的同事这两天哼的歌,而你完全没注意到。

张潇雨 01:07:06

所以人的大脑还是非常容易被控制,被 manipulate,被影响的。

何峰 01:07:14

我那天看了这么一个信息,我觉得说得挺对的。就是大家一般看大脑的时候,认为大脑是一个独立的处理信息的装置,就是你问它一个什么东西它就出答案,你让它制定一个计划就制定一个计划,这个其实不太准,一个更准的说法是大脑更像个 pipe,一个管道,有洞进有洞出,进东西的界面和进去的什么东西,实际上是你整个思维的一部分。

可能没有表达清楚,就是你不能孤立的想你是一个人在那想东西,其实是你一个人在这 take in(吸收)你周围的一切东西,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是有意的无意的,然后最终你吐出了一个结果或者吐出了一个行为,但这个行为有多少是这个系统本身自带的?有多少又是受环境影响得到的呢?

张潇雨 01:08:17

就回到刚才我们说的,我们都受外界环境影响非常大。那句很著名的话,我老说的,你的水平是你周边最亲近的 5 个人的平均数[41],对吧,我觉得是这样的。

简里里 01:08:31

想想觉得很可怕。

张潇雨 01:08:35

录完这期播客以后大家就分手了,互相看了一眼,默默走了。

第 1 期也是最后一期,我们下一个节目再见,不是下一期节目。

何峰 01:08:46

但是下次我们不是叫扎克伯格来吗,所以我觉得还行,咱把扎克伯格均值拉低,他把咱拉高。

张潇雨 01:08:57

我跟扎克伯格合起来的身家有大概 200[42] 多亿美金对吧,哈哈哈。

OK,我觉得已经聊了很多关于计划的东西了,然后,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没有我们就结束这一期,正好也一个多小时了。

何峰 01:09:24

第 1 期很愉快,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需要靠意志力就能做的事儿。

张潇雨 01:09:29

对,我希望听众们也不用觉得这是一个需要意志力来听的事,然后我们大概的频率会是一周一期,但是也不一定,有的时候是单口,有时候跟好朋友来录。我也不想给自己定死了,免得我们定完计划就挨了一拳,我们没有计划。

所以谢谢大家收听,下期再见。

张潇雨&何峰&简里里 01:09:55

OK,谢谢大家,拜拜。排骨好了吧应该,哈哈。

涂俊杰 整理于 2022 年 8 月 15 日

[X] 脚注

  1. 编者注:简里里 20 岁从英国拿着神经科学的硕士文凭回国,通过应聘成为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老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2014 年年初去了一趟硅谷,回国后辞职并创业做简单心理,被徐小平投资。2015 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书《你是一切的答案》,豆瓣评分 7.7 分。 ↑

  2. 编者注:何峰研究生毕业于 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商学院,获得 MBA 学位。2011 年创立众筹平台点名时间。2014 年和简里里联合创办简单心理。 ↑

  3. 编者注:斯坦福商学研究生院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校园中心的椭圆大草坪附近,是美国顶尖商学院之一。2016年录取率为 6.1%。 ↑

  4. 编者注:斯沃斯莫尔学院是一所私立的美国文理学院,坐落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该学院是小常春藤之一,在全美的文理学院当中排名靠前。2020 年录取率 9.1%。 ↑

  5. 编者注:《醉创业》是 2014 年底张潇雨的第一档公开播客,只发布了两期,第一期的嘉宾是简里里和熊伟铭,第二期的嘉宾是宋师伟和沈晓龙。有同名公众号「醉创业」,内容以翻译国外创业大牛文章为主。 ↑

  6. 编者注:张潇雨和简里里都有创作习惯,张潇雨从 2011 年开始写微博,早年文章多在体育、影视剧、美食类;简里里 2012 年 2 月开始在豆瓣写心理方面的文章,2013 年就做了一档播客叫《知识派对》。 ↑

  7. 编者注:张潇雨大学毕业后受到电影《The Social Network》(社交网络)的影响开始关注 Facebook 和扎克伯格,并于 2018 年 7 月在微博公开表明个人可投资仓位的 40% 都投资于Facebook。 ↑

  8. 编者注:2015 年,马克·扎克伯格基于 Facebook 成立了一个读书俱乐部,最终推荐并讨论了 23 本书。——《 A Year of Books: 23 Book Recommendations from Mark Zuckerberg 》 ↑

  9. 编者注:强调包括《三体》是因为《三体》由中国人刘慈欣创作,英文版由刘宇昆 2012 年底执笔翻译,全套有三册,共计 80 余万字,算平均字数能抵得过 4 本书。 ↑

  10. 编者注:陈出生于美国,是一名佛教徒。她的双亲是乘着越南难民船来到美国的越南华人难民。陈精通英文、广东话及西班牙语三种语言。 ↑

  11. 编者注:只找到一种说法是扎克伯格带动了个人屠宰行为,没找到和哪家肉商有合作。 ↑

  12. 编者注:从 2020 年开始,扎克伯格不再设立年度挑战,改为十年愿景,内容有「带头实施新形式的治理,开发下一代计算平台,并打造一个新的私人社交平台。」 ↑

  13. 编者注:2015 年 12 月,她与扎克伯格宣布捐出价值约 450 亿美元在Meta持有的 99% 股份,成立一个旨在参与慈善及政治行动的慈善机构陈和扎克伯格基金会。该基金会的主旨是「利用技术、社区驱动的解决方案和协作,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公正和健康的未来。」 ↑

  14. 编者注:民主党和共和党并列为美国两大主要政党。可以粗略的认为民主党是「左派」「自由派」多由蓝领员工、中产阶级雇员和政府雇员组成,而共和党是「右派」「保守派」,以雇主和企业为代表。 ↑

  15. 编者注:2018 年扎克伯格在国会为「假新闻事件」及公司的失误道歉,并于 2020 年开始逐渐限制政治广告。——《 Facebook’s long and halting fight against misinformation 》 ↑

  16. 编者注:红州与蓝州是指美国近年来选举得票数分布的倾向。其中共和党以红色为代表,长期倾向支持该党的州份称为「红州」;蓝色则是民主党的代表颜色,长期倾向支持该党的州份则为「蓝州」。 ↑

  17. 编者注:彼得·蒂尔是美国企业家与风险资本家,对冲基金管理者与国际象棋手。为 PayPal 的共同创建者之一,曾任首席执行官。曾著书《从0到1》,豆瓣评分 7.5 分。 ↑

  18. 编者注:指过度关注「幸存了某些经历」的人事物,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造成错误的结论。 ↑

  19. 编者注:亚斯伯格症候群(英语:Asperger syndrome,简称AS),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中的一种综合症,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其重要特征是社交与非言语交际的困难,同时伴随兴趣狭隘及重复特定行为,但相较于其他自闭症谱系,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 ↑

  20. 编者注:剧中主角谢尔顿十分精明又吹毛求疵,在生活中一定要按规律行事,缺乏对幽默、讽刺的理解,习惯于显摆他超常的智商(其他角色时不时会觉得这让人很不爽),并且完全没有幽默感。这些性格是谢尔顿大部分笑点的来源。有观众推断谢尔顿的个性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和强迫症的特征。 ↑

  21. 编者注:自闭症谱系有三个主要项目:自闭症、亚斯伯格症候群、待分类的广泛性发展障碍(PDD-NOS)。自闭症在光谱核心位置。 ↑

  22. 编者注:有众多和自闭症相关的影视作品,如《雨人》、《良医》、《海洋天堂》。 ↑

  23. 编者注:后来确实出了一期和简里里的专场《 #8:当我们谈论「心理咨询」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 ↑

  24. 编者注:德里克·西弗斯(Derek Sivers)是美国作家和程序员。他曾是一名企业家和音乐家,以创办CD Baby而闻名。在提姆·费里斯的《泰坦的工具》一书中有一章访谈。2021 年出版《How to Live》。 ↑

  25. 编者注: 原文 于 2015 年 8 月刊登在《科学》杂志,表示 100 项研究中,只有不到一半能够成功复制。——《 Scientists Replicated 100 Psychology Studies, and Fewer Than Half Got the Same Results 》 ↑

  26. 编者注:《思考,快与慢》,2012 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丹尼尔·卡尼曼,豆瓣评分 8.1 分。 ↑

  27. 编者注:狭义相对论(英语:Special relativity)是由爱因斯坦、洛仑兹和庞加莱等人创立的,应用在惯性参考系下的时空理论,是对牛顿时空观的拓展和修正。 ↑

  28. 编者注:可参考《原子習慣》,豆瓣评分 9.1 分。 ↑

  29. 编者注:张潇雨 2016 年底在微博提出「放自己一马」感悟,重点是不评价自己,允许自己…… ↑

  30. 编者注:从 2017 年 3 月开始持续更新播客《Blow Your Mind》至今。 ↑

  31. 编者注: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斯坦福监狱实验」,是 1971 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开展,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大学生志愿者。实验发现囚犯和看守很快就适应自己的角色,危险与伤害也越来越严重。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研究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而受到警告,提前终止整个实验。 ↑

  32. 编者注:2013 年出版,书名为《每周健身4小时》,豆瓣评分 6.5 分,作者Tim Ferriss(提姆·费里斯)。提姆·费里斯就是后来何峰提到会「在身体里打东西」的自我实验狂人。他会在体内植入微型检测器用来跟踪他的血糖水平和其他重要指标。——《 How Tim Ferriss Has Turned His Body Into a Research Lab 》 ↑

  33. 编者注:张潇雨很喜欢音乐,2012 年左右张潇雨曾为《中国好声音》等节目写过乐评,上过声乐课,曾经想给自己组个乐队。在微博发起过「微博文案只能是一句歌词」活动。 ↑

  34. 编者注:张潇雨是金融从业者,经常需要估值计算等等。 ↑

  35. 编者注:理论出自《自控力》,2012 年出版,豆瓣评分 8.2 分。 ↑

  36. 编者注:理论出自《增强你的意志力》,2013 年出版,作者是 Roy Baumeister。 ↑

  37. 编者注:何峰和简里里、王宇 2013 年一起做的《知识派对》播客,到 2014 年王宇拿到了联邦德国总理奖学金,去德国访学,《知识派对》停更。2019 年王宇回国,三个人重组录了一期 回归 播客。 ↑

  38. 编者注:保罗·格雷厄姆(英语:Paul Graham)2005年与人共同创建了创业投资公司Y Combinator,先后投资了数十家创业公司,包括reddit、Justin.tv等。著有《黑客与画家》,豆瓣评分 8.7 分。 ↑

  39. 编者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2011 年出版,豆瓣评分 8.2 分。讲述父子两人和约翰夫妇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到加州,跨越美国大陆,旅行的过程与一个青年斐德洛研修科学技术与东西方哲学,寻求自我的解脱,以及探寻生命的意义的故事。 ↑

  40. 编者注:促发(英语:priming)是一种内隐记忆的效应,也被称为启动效应,这个效果是指受到一种刺激(即知觉模式)时,会影响到另一个刺激的反应。 ↑

  41. 编者注:“You are the average of the five people you spend the most time with.”——Jim Rohn ↑

  42. 编者注:时至今日,Facebook(已更名为 Meta)总市值 4780 亿美元。扎克伯格持有公司约 12.8% 的股份,价值约 600 亿美元。也就是说扎克伯格身家 5 年翻了三倍。 ↑

最后更新于